马特·斯科特/足球内幕网
苏格兰全民公投的结果是继续留在英国,没让世界历史最成功的政治联盟就此崩塌,没有结束与英国300多年的缘分。分离主义者的努力最终没有受到理想的效果,但这种民族主义的情节在世界范围内也绝非罕有,其他例子还包括西班牙的巴斯克及加泰罗尼亚地区,比利时的弗莱芒语地区,克里米亚,甚至是美国的德克萨斯。
足球自然也无法对这些民族主义的呼声免疫。英足总主席戴克要求英国政府推出新法规,要求将在英格兰联赛踢球的非欧盟球员减半,但这可能与欧盟劳动法发生抵触。戴克希望以英吉利海峡、北爱尔兰海以及哈德良城墙作为限制国外球员进入英格兰联赛踢球的天然屏障。
我们不妨来看看戴克提案的几个要点:
1. 来自国际足联排名第50到第70国家的球员,要签约英格兰俱乐部,必须在此前两年参加了其国字号球队75%的比赛。
2. 来自国际足联排名前30国家的球员,标准可以降到30%。
3. 转会费用达到或者超过1000万英镑的球员,可自动获得参赛资格,不考虑国籍及国际比赛经验。
戴克显然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英格兰国字号球队的实力。但为了达成这个有些遥不可及的目标,他匆忙采取的方法并不明智,可能将目前英超的繁荣景象搞砸,甚至阻碍自己目标的实现。或许可以视之为戴克及其幕僚们提高英超外援准入门槛的权宜之计,但他们在法律角度的考虑显然不够周全。
首先,我们要考虑为何其他国家的球员愿意来英格兰踢球,很明显,直接原因是英伦俱乐部能够提供优厚的薪酬,这源于英格兰联赛近年来在国内以及国际范围内的空前成功。英超的吸引力通过其电视转播收入的猛涨便可见一斑,2004年英超的海外电视转播费用为每年1.08亿英镑,而上赛季已经上升到7.45亿。
鼎盛的英超自然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球员的加盟,非洲、东亚乃至北美等国的招牌球员也纷纷登上英超竞争激烈的舞台。比如说,想当年韩国球员朴智星在曼联起到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但俱乐部仍然没有用斯内德这种级别的球星替代他,相似的例子还有日本的香川真司。这些球员让曼联在东盟区域取得空前的商业成就,每年仅从某家面条制造商那里就有900万英镑入账。
没错,即便戴克的新政得以推行,以曼联引进香川真司时所花费的价钱,他也能够直接获得为曼联效力的资格。但这一事实却与戴克的目标相违背,他的本意是尽可能保持外援的高质量,但设定1000万英镑的准入门槛破坏的显然是他自己的逻辑。转会费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该球员的实力,这样的标准反而会给某些俱乐部以作弊的机会。
而且,按照国际足联排名来设定引援国家的限制,显然有些过于武断,受限制国家的数量过大。世界排名前50当中,只有6个来自非洲的国家,杀进巴西世界杯的澳大利亚队也不在其中。不要忘记,利兹联杀进2000-2001赛季欧冠半决赛的阵容中,就有两名澳大利亚精英维杜卡以及科维尔,外加南非名将拉德贝,难道他们算不上高质量球员么?
戴克限制外援的策略更像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哗众取宠的做法。他起初的动机似乎是想借此方式给英格兰本土球员更多的表现机会,但英超的相关规章显然还达不到实用有效的标准。球队规模的相应减小,的确会让本土球员得到较多的机会,但如果付出的代价是联赛整体实力的下降,则这些处在温室中的本土新星们也无法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威尔希尔、巴克利、沃尔科特、卢克肖、钱伯斯、斯通斯、斯特林、张伯伦、斯图里奇以及维尔贝克等球员,恰恰都是在英超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本土才俊。
没错,如果英超多达1/3的球员(170人左右)都可以作为英格兰国家队的备选目标,自然是件好事,但却不能因此牺牲联赛自身的质量。就像苏格兰最终决定留在英国一样,毕竟他们之间有着更多共通的经济利益,这是激进的变革以及某些政客的勃勃雄心所无法取代的。戴克为代表的英国足球管理者们,也应该采取温和的方式,鼓励英超俱乐部提升教练质量以及青训设施和结构,这样,英格兰终会在拥有最具欣赏性联赛的同时,也拥有最棒的球员。